本文转自:黑龙江日报
展示活动。本报记者 董广硕摄
本报讯(记者周姿杉)近日,黑龙江省开展小学阶段“教研赋能 牵手城乡”帮扶行动系列活动,涵盖书法教学展示与工作总结交流研讨两大内容,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,为全省城乡小学教育协同发展搭建实践与交流平台。
本次活动由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,绥化市教育学院承办。
由绥棱县教育局、绥棱县教师进修学校协办的小学书法教学展示活动,吸引了全省近500名小学书法教研员、学校教师代表现场参与,2.8万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同步学习。活动现场,300余名师生在操场共同书写;教学楼内,十几个教室同步开展书法课,学生楷书方正端庄,教师行草洒脱灵动。绥棱县教师进修学校以“规方圆·立品性”为育人理念,打造“书院+学校”协同育人样板,校园文化处处渗透书法教育氛围。专题发言环节,绥化市教育学院以“笔尖牵城乡 研韵绽芬芳”为题,分享全市书法学科帮扶实践;绥棱县教育局围绕“多措并举 守正创新”,系统介绍当地推动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与成果。
作品展览中,绥化市10个县(市、区)集中呈现地域特色书法佳作。课堂展示环节,由三位城乡教师带来特色课例,绥棱县实验小学任平执教《笔尖上的秋韵——章法布局训练》,融合自然美与书法布局;长山镇三吉台学校刘丹以《解密独体字》引导二年级学生探索汉字结构;上集镇中心小学谢洪秀通过《楷书快写——笔画相连》提升五年级学生实用书写效率,为全省书法教学提供可借鉴范例。
在工作总结交流研讨活动中,全省城乡牵手学校、各级教研部门近300名代表通过专题报告、经验分享、课堂实践与点评等形式,提炼帮扶经验。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刘德宏以《黑龙江省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方法与策略》为题,结合省情明确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;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通过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城乡教学教研的视野和场景》报告,以理论与实操演示,拓展人工智能在城乡教研中的应用思路。
经验交流中,多地分享典型案例,绥化市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昌明介绍“绥化样板”,实现10个县(市、区)教研帮扶、12个学科活动、8000余名乡村教师参与全覆盖;大庆市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分享《城乡学校帮扶需求清单》编制与沉浸式帮扶经验;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提出“三堂驱动”与“五个一”机制,哈尔滨团结中心校创新“三体”教研体系,推动薄弱校转型。课堂教学展示覆盖多学科,城乡教师协同备课授课,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王妍与道里区新发中心学校陈欣线上共备《司马光》;大庆市直属机关第四小学校郭明月执教《加快溶解》,配套教研员专业点评,展现共研成果。
刘德宏表示,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将持续深化“教研赋能 牵手城乡”行动,拓展帮扶路径、优化机制,通过常态化联合教研,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师能力提升,助力全省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十大平台-可靠股票配资网-证券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